栖霞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

南京市花港第二小学

>学校首页>教师发展>享悦读—教师>内容详情

诵国学经典,悟人生哲理 ——“学芳师读会”国学主题阅读分享(20)

发布时间: 2023-02-17 11:11 发布单位: 南京市花港第二小学 浏览量: 209 【公开】

image.png

阅读国学经典,感受经典的平凡智慧,弘扬国学文化,传承国学精髓。教师们共读国学经典书籍,开启国学阅读书香之旅。

-49633289a77750df_edit_845878373623011.jpg

印藕玲老师分享了《唐诗宋词三百首》悦读感悟。

诗歌是非常魅力的,它是我们的国学经典,是我们的祖先流传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唐诗顾名思义就是唐代的文人们写的诗就被称作是唐诗,《唐诗三百首》中有311首,它是清代文人衡堂退市的人和妻子在全唐诗将近5万首诗中找到了311首比较有代表性的并总结下来。要读懂唐诗的方法,可以去了解唐史。读唐诗就像是在认识一个个伟大的诗人和了解一段段悠久的历史故事。唐代按照历史时期,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按照诗人分则是古典诗人、浪漫主义诗人、现实主义诗人这三大类别。初唐的代表人物是陈子昂,盛唐的代表人物是李白、杜甫,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和边塞诗人岑参、王昌龄、高适。    

我们熟悉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李白的浪漫主义与杜甫的现实主义是唐诗风格的两极“诗仙”李白名气最大,非常潇洒,剑行天下,他的诗有百分之十都提到过剑。爱喝酒,当世界与他的理想差距太大时,他纵酒狂歌,寻仙学道,游览名山大川,结交朋友。非常的浪漫,他写的诗天马行空,飘逸潇洒,“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颂我情”,“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驾齐驱,杜甫在世时并不是声名显赫,晚年多病潦倒,但他仍心系苍生,忧国忧民,对中国诗歌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被称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无数,但存世的仅有一千五百首左右,很多为千古名篇,杜甫擅长七律,如七律《登高》被清人杨伦称为“杜工部七言律诗第一”。杜甫早期的诗歌排首位的要数古体诗《望岳》,此诗体现了25岁的诗人当时高超的写作技巧以及宽大的人生格局 。

宋词和唐诗一样都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唐诗朗朗上口,宋词里常常拥有很深的寓意,而且由于它的文体比唐诗更加活泼一些,表现形式更加洒脱。宋词本身是要学曲子然后唱出来的,其实就是相当于歌词,由于宋代的词人写的太棒了,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无人能够超越,宋代文人写的词一个是数量特别多,一个是特别有高度,所以我们一般说到词的时候都会说宋词,宋词是高峰。词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听说它的题目就是词牌名,词牌是经常用以填词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乐曲的原名,常见的词牌名有忆江南、如梦令、浣溪沙、菩萨蛮、卜算子、清平乐、采桑子、一剪梅、沁园春、水调歌头等等。词牌名暗含了一种词的格式,就是谁第一个写这个词的时候起了一个什么样的名字,或者说有一个什么样的寓意,然后这个词排名就被留下了,后人在写这个词排名的时候,必须要根据前面这个人规定下来的格式来写。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丰碑。这本书遴选了唐诗宋词中的上佳之作,每一首作品在内容上都进行了诠释,这些诠释包括作者、诗意,以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背后的故事,很好地突显了它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能够提高大家的阅读兴趣,增强了可读性和开拓了读者的视野,所以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也能喜欢上唐诗宋词。

1bcb6f3b7562bbc3_edit_845846632792807.jpg

刘哲蔚老师分享了《康震说韩愈》悦读感悟。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际遇坎坷是在悲悯自怜里消磨,还是于敢言敢为处担当?为官一任,治理一方。是为己谋利,还是为民造福?经得起考验的行动远比信誓旦旦的言语更能显现一个人的本色。历史会记录这一切:为己者,民唾之;为民者,民念之。韩愈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正统儒理之道,也启迪后世文人、官员立起自己的风骨,挑起自己的责任。中国民俗谚语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泉则秀。这儿的山上无仙,江中亦无流泉戏水,但是地处潮州境内的韩山、韩江,却名贯广东大地,成为大海之滨一道奇异的人文风景。只因唐代文人韩愈被贬官离开长安后,曾在这儿当了不足一年时间的地方小官。他似乎比仙和泉更具有震撼和感召力量,使原本为他姓的山和水,后人将其统统改为韩姓:山易名为韩山,水易名为韩江。一个唐代的文人,在贬官后的失意之时,居然使江河易姓,不仅在中国历史上为绝无仅有,其本身还是一首千古绝唱。因而在潮州驻足的时日,留给我的不仅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怀古咏叹,还启迪我从韩愈的曲线人生经历中,又找到一面为文为官之道的明镜。

成为一名教师后我又再次重读了韩愈的《师说》。其中的“传道、授业、解惑”是我们教师站在讲台上每天必备的基本工作。然而,“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言论使人难以接受。其实,有些知识不断老化,不加以学习,就会不如弟子。我们该怎样面对这一尴尬局面呢?

首先不要抹杀孩子的天性孩子的天性好动、好玩。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时时要求他们循规蹈矩,应允许他们犯错,并给予他们改错的机会。使他们的个性自由发展。作为家长,也要尽量使孩子有自由空间。不要自作主张,填鸭式教育。应问问孩子,你们是否愿意学。由于老师、家长喜欢听话的孩子,因此,孩子们在大人面前很听话,却隐藏了自己的真实性格。谁也不知道他们性格上有哪些缺陷,需要怎样引导。正如我们喜欢的盆景,永远只禁锢在盆中,永远也离不开园丁的悉心照料。这样的孩子到社会上,经不起折腾。不能承受打击和失败。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过于干涉,只会适得其反。即“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文字:印藕玲、刘哲蔚

图片:王京京

审核:李玲、邵双玲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客户服务热线:4001801818
Copyright© 2024 jsnj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